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计划
围绕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将以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平稳发展为原则,
推动公司品牌服饰运营、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等各项业务开展。
(1)公司内部管理方面。全面推进公司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文化体系
建设,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激发公司员工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实施员工持
股计划,形成公司员工与股东的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
(2)品牌服饰运营方面。中国服饰品牌需要重塑自己的货品体系、价格体系、营
销体系、服务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建立能适应消费市场新变化的独特品牌特质和盈利
模式,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庞人口对性价比高、服务体验好的服饰品
牌有着较大的需求。公司将高度重视新零售模式正在蓬勃兴起的服饰消费市场的新变
化,深入研究及积极实践线上线下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人货场零
售业态重构、传播等新课题,聚焦“潮流前线”品牌服饰,全力推动“潮流前
线”服饰品牌在新零售兴起的服饰消费市场中取得新突破。一是以红标“CL潮流前线”
统筹原有的销售渠道,实施“期货 快反”制度,为“潮流前线”品牌服饰发展注入新
活力;二是以蓝标“CL潮流前线”探索“全快反”发展模式,成立“快时尚品牌事业
部”,安排50家店铺作为“全快反运营测试店”,从产品设计、生产、订货、销售等
方面全面革新,为“潮流前线”品牌服饰发展探索新路子;三是积极利用网络时代的
,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及直播、店播等自媒体,与
年轻消费者随时随地互动,增强流量、聚集粉丝,强化品牌粘性,为“潮流前线”品
牌传播销售提供新路径;四是适应服饰市场渠道的新变化,积极开拓商超和购物中心,
为“潮流前线”品牌服饰销售增加新渠道;五是狠抓产品质量,踏踏实实做好产品,
给消费者提供“超级性价比”的产品,为“潮流前线”品牌服饰增强核心竞争力。
(3)供应链管理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基数大,产业链条长,中间环节多,
造成经营成本高、效率低、资金成本高。迫切需要产业整合者通过资源的整合,从供
给端入手,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有效供给,从而推动整个产业转型
升级。公司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上,将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为上下游客户提
供新产品;以集中采购,完善业务模式为重点,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拓宽业务范围,
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增值服务,推进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平稳发展,为公司营
业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4)加大融资力度。为推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公司将充分利用各种融资
工具,如银行信贷、发行融资债券、发行等继续加大融资力度,为公司发展战
略规划的实施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5)推进公司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将做好关于华东区域总部、东南区域总
部和供应链管理总部相关建设项目的规划工作,为公司完成在全国的战略布局,成为
中国具备领先优势的时尚生活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提供坚实的基地建设保障。
综上所述,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情况正常,短期的业绩波动主要是公司根据市场
环境主动进行业务规模调整引起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清晰,主营业务的发展前期
广阔,持续盈利能力没有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七)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加
大,国内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不排除未来受宏观经济
波动的影响,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采取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在发展速度规模、资金筹措使用、产
业要素整合等方面都有计划实施,聚焦主业,着眼长远,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的
影响。
2、品牌服饰业务方面的风险
(1)产品开发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90后、0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消费者消费行
为和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迫使服饰品牌不断转型升级。为此,公司品牌服饰业务
在品牌推广、产品设计、营销模式、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但如
果公司的新探索与消费市场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公司的
品牌服饰业务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存在品牌逐渐没落的风险。
(2)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为各种面料、辅料,如针织布、梭织布等。受棉花、石油
等基础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亦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并直接导
致产品生产成本的波动。因此公司有可能面临棉纱、面料、辅料等不能及时供应以及
采购成本上升的局面,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增加,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服装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优衣库、H&M、ZARA、GAP等国际休闲品牌大量进驻中国市场。随着国外快
销品牌不断进入国内,快时尚商业模式给以往通过店铺扩张来扩大品牌覆盖人群的传
统增长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来自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压力仍将
持续甚至加大,该等情况可能挤压公司品牌服饰的时尚扩张空间,从而影响公司的经
营业绩及品牌影响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研究服饰消费市场的新变化,积极探索适应服饰消费市场
新变化策略和措施,积极探索“快时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商超和购物中心消费新
渠道等等,不断激发服饰品牌新活力,增强服饰品牌核心竞争力。
3、公司战略转型的业务风险。公司正在继续推进发展战略转型规划的实施,在巩
固服饰品牌业务同时,向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商业保理及对外投资等各项业务领
域发展,目前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未来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如果受到市场变
化或自身业务能力限制,新业务拓展受阻,存在公司战略转型的业务开展不能达到预
期效益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战略转型规划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发展方向符合产业转型升
级的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业务
模式,统筹兼顾,保障公司战略转型目标的实现。
4、公司战略转型的融资需求风险。为实施公司战略转型规划,公司需要筹措巨额
发展资金,公司将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如银行信贷、发行、中期票据、短
期融资券等加大融资力度。但如果未来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公司融资计划受阻,将会
影响公司战略转型规划的实施。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深入研究市场和政策环境,制
定切实可行的融资计划,提早筹划,做好预案,保障公司战略转型规划实施的资金需
求。
5、公司战略转型的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风险。公司战略转型后将开展多个业务板
块,管理的宽度和深度将大幅增加;同时公司还需要招聘和培养大量与公司战略转型
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目前公司正在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人才
队伍建设。但如果公司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公司战略转型发展的需求,
将会影响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顺利推进。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公司管理,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新
员工,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实施员工持股
计划,为公司的战略转型提供坚实的管理与组织保障。
6、商业保理业务风险。商业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
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有利于企业加快资
金周转,降低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坏账风险损失。但如果公司不能准确辨别
交易双方信用和实力,不能准确辨别相关交易的真实性,不能有效管控商业保理业务
的运营风险,将会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损失。
应对措施:公司商业保理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严格的内部
管理规范;坚持严格的客户准入标准;坚持只做特定细分市场业务;坚持客户交易背
景必须真实;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7、存货相关风险。报告期末存货余额较大,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委托加工物
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构成。虽然公司建立严格的存货管理制度,对存货的采购。
分类、验收入库、仓储、发出、盘点等方面设置详细的规范和要求,以降低库存数量,
但仍然可能存在存货余额较大占用资金较多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存在因市场大幅度
变化而发生滞销面临减值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对市场竞争环境、产品销售结构、市场需求等信息进行分析,
加强对存货销售情况的监控;根据存货销售情况制定促销推广方案,加快存货的周转。
严格执行公司存货管理制度,使存货管理责任明确,流转程序规范,有效防范和降低
存货管理的风险。
8、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风险。虽然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系信用好、合作时间长的
优质客户所欠货款,并且应收账款账龄较短,公司也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但如果
客户的信用发生较大的变化,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公司仍将面临应收账款产
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的了解,并从事前。
事中、事后多方面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全面跟踪每一客户从下订单到付款的全部
流程,仅对部分信誉良好、长期合作的客户给予一定的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账
龄分析,加大清欠力度,及时清理回收,减少坏账损失。
9、预付账款损失的风险。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为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预付
货款的形式提前支付供应商货款,虽然公司对供应商供货能力、交货时间、产品品质
等进行了调查与评估,主要的供应商经营情况正常,但不排除因市场环境或经营出现
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公司预付账款出现损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加强供应商的调查,从事前、事中、事后多方面强化对预付
账款的管理,关注供应商生产能力、信用状况变化,定期对主要供应商进行走访。严
格要求供应商按期履行合同,对供应商履行合同情况进行评估;对预付账款进行分析,
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及时清理回收,减少预付账款损失。
1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的风险。最近三年,随着公司业务量的持续
快速增长,存货和应收账款规模快速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引入供应链管理业务并快速